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
MOMO tour
早上睡到很有點晚,出門參加地鐵站尾站Vuosaari的MOMO tour,我們要去看這裡的住宅社區以及芬蘭六零年代的住屋。導覽的領隊是MOMO這本書的作者,MOMO是Modest 加Modern的縮寫,但是確切的意思我也不太清楚。她先用芬蘭文介紹,再趁移動時間用英文複述內容。原來這一帶的社區住宅是由居民聯合建設的。這些計畫是一位人文學者開始的,在五零六零年代的時候,芬蘭的房價很高、房貸很貴,所以他試圖把居民聯合起來,和銀行以及建築師合作,用半買半貸的方式建設這個社區,後來連建設計畫都歸由這個組織負責。這個計劃帶起了一股風潮,有許多類似的社會住宅計畫跟著開展,大家對這些成果抱持正面評價。這個組織甚至為和赫爾辛基隔了幾個小海峽的Vuosaari爭取到建橋的機會,從此大家到市中心工作變得很方便。不過後來銀行失去興趣、不再資助這類計畫之後,就很難再繼續開辦類似的社會建築計劃了。
在導覽的過程中有一個從美國德州來女生,一路上很雀躍的問問題,還有讚美這個社區。她很喜歡這裡到處都是綠地,她說在美國只有億萬富翁才住得起這種地段,可是芬蘭到處都是黃金社區。還有小孩在附近玩都不會被綁架、走去學校的路上不用過馬路,後者是當初建造社區時特別設計的。照顧兒童似乎是許多社區建造時的重要議題,尤其是當時戰後的芬蘭有很大的一波嬰兒潮。還有一棟特別的公寓是為了增加陽台曬太陽的面積,所以一層一層的像梯田一樣。是阿,我幾乎都習慣了,可是想想才發現這裡的環境真的給人很大的安全感,超過二十歐元的東西掉在路上,據說在撿到的二十四小時內要送去警局。這裡的問題也許是酒精、毒品和自殺,其他種類的犯罪感覺離生活好遙遠。
我們搭地鐵離開Vuosaari,然後要去參觀六零年代的住宅,要去別人家裡!有事先預訂的人才可以參加,大概只有十幾個名額。房子的主人是一個室內設計師,原本只和四歲的女兒一起住,不過現在有新的男朋友要搬進來。屋子小小的可是很乾淨,廚房、客廳、餐廳和臥室一應具全,而且排列得很有秩序,感覺使用起來很方便,又不會壅擠。她跟大家介紹了她怎麼搬過來、用主臥隔出一間小孩房,還有住在這裡的大小事,不過大部分對話用芬蘭文進行所以我還是聽不懂。不過我很喜歡這個簡單舒服的小空間,可能不比我的宿舍大多少,可是看起來真的甚麼都不缺了。
走來的路上,我和穿著Open House Helsinki T恤的工作人員聊天,才知道這三天介紹房子的活動是一個專門的組織(就叫Open House Helsinki)舉辦的,今年已經是第四年。他們覺得這個點子不錯就試著開辦了,反應也很良好,雖然就我看到來參加的人主要是觀光客、芬蘭女婿或媳婦和當地大嬸,也有一些學生、甚至是政府官員會來參觀。我們的志工是阿爾托大學建築系的學生,她說大家把阿爾托的建築捧得世界高,連他們自己都不太習慣。因為阿爾托在芬蘭蓋了好多好多建築,對他們來說,這些建築已經是平凡生活的一部份。
「Em, they are quite nice, but it felt strange to look at them as extraordinary.」
我覺得很有趣,想到剛剛一路上德州女生不斷冒出的驚嘆,就覺得這些觀感大概也包含些許文化差異吧。我問她知不知道阿爾托自己的看法如何,他的設計理念是甚麼?她說他很重視自然採光,所以喜歡在屋頂開圓窗,還有常在設計中加入一些人性化、柔軟的元素,讓房子不會很剛硬死板。在回程的地鐵上,我們和MOMO姊姊(就是領隊,不知道名字所以暫時這樣稱呼好了)一起聊天,MOMO姊姊說有很多芬蘭人覺得五零六零年代的房子很醜,可是她覺得這樣的外觀其實也有獨到之處,而且背後也是有根源、有想法的,當她進一步探索之後,也發現了這些更多這些房子可愛的地方。我說像Pasila那邊的房子一定也被嫌得很慘,建築系女生說沒錯,可是也有住在那裡的人很喜歡這個社區。交通很方便、從樓上可以看到漂亮的城市遠景,還有多層次的街道也是它很特別的地方。
MOMO姊姊原來是記者出身,她曾經辦過設計雜誌,因為想讓大家重新重視當代芬蘭建築所以寫了MOMO這本書,現在則進行著自己的MOMO計畫。我逛了她的網站,裡面有一些關於五零到七零年代住宅建築的介紹、還有他們對社區設計的關心。他們好像曾公開擺攤徵求大家對社區和家居的想法,得到六百多個人的回應。下一步的計畫是製作一份六零年代住宅建築的地圖。她對城市設計、建築和人們如何在其中生活有很大的興趣,我們回來的路上聊得很開心,今天真是收穫滿滿!
剛剛看到email才知道,MOMO姊姊的名字是Katja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comment here :)